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棗泥番茄月餅


第一次做月餅要數二十多年前,我在煤氣烹飪中心學做傳統蓮蓉月餅,當時純為興趣。丈夫抗拒中式甜點,結果製成品要由我獨自承擔。基於缺乏「巿場」,月餅一直無法列入我的家饌。

近年流行自製月餅,以冰皮居多,個人對冰冷的中式甜點興趣不大,所以從來都提不起勁去嘗試。偏生今年同事們起哄訂料做月餅,原來巿面的預製餅皮和餡料質素也不賴,我也試試看,一試就開始「手痕」了。本來手痕也罷了,卻又要「口痕」,在公司送月餅時巧遇即將離職的大老闆,問她可要月餅,她也老實不客氣,點了棗泥餡。

巿面並無現成的棗泥賣,我曾經做紅棗糕,當然知道怎樣搓棗泥,只是功夫多又繁複,不免嘀咕我這個老闆真是一貫的刁鑽。結果花了不少心機,搜購上乘原料,自家搓製,味道竟然比酒樓貨色更顯天然,連糖也不用添加。為了製造口感上的對比,更自創嵌入一塊番茄啫喱。雖然效果和計劃的有所偏差,但也值得在此記下食譜,尋求進一步改良。



寫完食譜,才猛然想起跟老闆共事十二年一些她咆哮的片段,會不會是她知道我有能力做得更完美?正是恨鐵不成鋼..............

許多人都關心老闆的去向,她號稱要陪伴退休的夫君。我卻認為她的「過度活躍症」猶在,必然還有想做的事、想完成的新目標。無論那些是甚麼,我都祝願她心想事成。

由於紅棗很甜,圖中的蔗糖最後沒有放


材料(可做十四個):
日式桃山餅皮350克
新彊特大紅棗一斤(得棗泥350克)
水200毫升
澄麵一湯匙
菜油一湯匙
大番茄三個(約500克)
蒟蒻粉一湯匙半
水50毫升
菜油適量
水適量

1. 蒟蒻粉放入水中攪至溶,待用
2. 番茄底部𠝹十字,落大沸水中煮三分鐘撈起擱涼,去皮去籽去蒂,只留茄肉,放入攪拌機攪成蓉
3. 茄蓉移到煲中開慢火,放入蒟蒻粉溶液,煮至杰身,移出擱涼,放入雪櫃中過夜成番茄啫喱
4. 紅棗放水中用大火煮十分鐘,趁熱放鐵篩中,用匙背壓過篩成蓉。
5. 加入澄麵及菜油,徹底攪伴,放入雪櫃待用
6. 餅皮搓軟,如有需要可以略加少許水,分成十四份,每份25克
7. 將番茄啫喱切成每塊10克的方塊
8. 用手沾菜油,令掌心和手指同樣有油,取棗泥分成十四份每份25克,操作期間可以在掌上添油
9. 取一份棗泥,壓成圓形︳包入番茄啫喱,再搓至球形,棗泥必須完全包裹啫喱
10. 包完十四份餡,先洗手,預熱焗爐至200度
11. 取餅皮壓扁包餡,如餅皮裂開,可取水輕揉抹去裂紋
12. 放入模中壓成月餅形,放入焗爐焗12 分鐘至表面微焦



出爐喇
入爐前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青檸金柚芝士餅

水果入饌是中外甜品皆取的方向,用當時得令的水果就效果更理想。在香港四時都幾乎可以找到而又流行做蛋糕的是莓類,其次是杧果,今次破格用熱帶水果金柚和青檸,竟然出奇地合拍。由於沒有想過第一次做便可以見人,所以沒有拍下步驟,只有製成品。日後再做時一定要拍下。至於份量嘛,我就認為剛剛好,酸甜度平衡而味道有層次感。只可惜餅面製飾還不夠漂亮。

金柚起肉時必須全去外皮和絲,否則帶有苦味就不好,柚肉必須保持完整,切餅時才會迸發出金柚的幽香。



材料:
餅底粉200克
無鹽牛油100克
淡忌廉250克
水200克
魚膠10克
忌廉芝士250克
糖30克
金柚半個另二片作裝飾,全拆肉
青檸2個



做法:
1. 忌廉芝士放室溫二小時至軟身
2. 隔水座熱牛油至全溶,加入餅底粉攪好,入模壓成餅底,放入雪櫃
3. 淡忌廉打至企身放入雪櫃待用
4. 魚膠加入水中,隔水座熱至完全溶解,擱涼待用
5. 忌廉芝士加糖打軟,放入魚膠水,青檸削板及搾汁加入芝士中,打至所有材料混合
6. 拌入已打起的淡忌廉至完全溶合
7. 加入半個金柚肉,輕手拌勻,放入已壓好餅底的模具中
8. 模具放入雪櫃至少三小時,脫模,飾面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夏日忌廉泡芙餅

西方人習慣稱莓類水果(Berry Fruit)為夏日水果,因為傳統上這些水果都是夏天當造。不過現在物流業發達,幾乎冬夏都可以買到草莓、藍莓。有時想想那碳足印,有點罪過。奈何本地產水果實在乏善足陳,也沒辦法。

泡芙是法式甜點Choux Pastry,外形像一個泡起的蛋球,便叫泡芙(Puff)。小時候見過泡芙給做成一雙天鵝模樣,泛游在鏡面上,優雅得很。泡芙工序雖然較多,但只要依照步驟,成功率頗高,而且蛋香豐腴。最重要是它是我家少爺少數青睞的甜品之一!



泡芙材料:
水300毫升
牛油100克
麵粉130克
雞蛋四隻,打成蛋漿
餡料:
甜忌廉250毫升
草莓200克
藍莓50克
糖粉適量

做法:
1. 水加熱,加入牛油,至完全溶解,離火
2. 加入篩過的麵粉,攪成粉糰
3. 加入已打好的蛋漿,攪至柔滑的粉糰


4. 在牛油紙上先畫一個直徑二十公分的圓形
5. 將粉糰放入唧袋,唧出3公分直徑的旋型圈,像唧雪糕
6. 粉糰堆成餅型

7. 放入預熱220度的焗爐焗十五分鐘,收慢火至180度繼續焗二十至二十五分鐘至全金黃
8. 取出擱涼

9. 打起甜忌廉,水果切粒

10. 泡芙餅橫切成半,塗上忌廉,鋪好水果,再合成,在餅面灑糖粉即成

小貼士:餅面可以飾以溶好的朱古力成為脆朱古力餅面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石板街批




我家小弟比我年少十四歲,我唸大學時他還在上幼稚園,那時候我倆最喜愛吃某牌子的石板街雪糕。每人一只銀匙,你一勺、我一勺,一起看電視,不消一個晚上,整盒一品脫的雪糕便報銷。

石板街的配搭很是出色,朱古力香濃,配果仁鬆脆和棉花糖的軟滑,簡單的材料便造就豐富的層次感。辦公室附近近年開了許多小餅店,其中一家就是賣這款石板街批,每次見到都想來一件。到最後也從沒嚐過,只是照樣子造出自已的版本吧!

材料:

批皮:
麵粉   180克
牛油    100 克
糖          50克
蛋黃     一只
無糖可可粉  2湯匙

餡料:
朱古力(68%) 90 克
淡忌廉           30克
魚膠片              5克
咖啡酒            10毫升
淡忌廉            180毫升
細粒棉花糖    75克
杏仁條            100克
朱古力(飾面) 30克

製法:
1. 焗爐180度焗杏仁條至金黃,擱涼備用
2. 在大碗內放入麵粉、糖及可可粉,牛油從雪櫃取出切粒,放入粉中,用手指把牛油與乾粉溶合,加入蛋黃使其成一粉糰,用保鮮紙包好放入雪櫃15﹣20分鐘
3. 朱古力隔水煮溶,魚膠片用凍水浸軟,放入淡忌廉中,再加入朱古力漿,離火,略冷卻,加入咖啡酒


4. 預熱焗爐至200度,從雪櫃取出批皮,放在一塊保鮮紙上,再蓋上另一塊保鮮紙,用麵粉棒轆成所需大小,放入批盆並修邊。用义刺孔然後鋪上牛油紙,再放上豆或米以增加重量,入焗爐焗10分鐘,移去牛油紙及豆,再焗12分鐘,取出擱涼。
5. 打起180毫升淡忌廉,輕手摜入己冷卻的朱古力溶液中,加入一半的杏仁條和棉花糖,撈勻,倒入批盆
6.飾面:先放餘下的杏仁條,再放棉花糖




7.再隔水煮溶朱古力,把朱古力漿用匙鋪面,放入雪櫃至少兩小時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金蒜象拔蚌




用料:

迷你象拔蚌8隻
蒜頭一棵
乾䓤一枚
油一湯匙
鹽適量



製作:
1. 請檔主把新鮮象拔蚌開邊及去內臟,自行洗淨,去膜及瀝水
2. 乾䓤及蒜頭刴碎
3. 燒熱鑊下油,滾後收慢火,待油略冷卻下乾䓤及蒜蓉炒至金黃




4. 金蒜鋪象拔蚌面,灑上適量鹽
5. 置大火蒸 4 分鐘即成

薑餅曲奇



廣東三寶是陳皮、老薑、禾桿草。禾桿草在今天的香港已經無用武之地,薑的用途卻可以推陳出新。這個食譜用新鮮薑汁,薑味濃郁,還有蜜餞糖薑,風味獨特。


用料:

牛油125克
糖 200 克
糖漿二湯匙
蛋一隻
自發粉二杯
鮮磨薑汁兩湯匙
糖薑125克(或隨個人喜好增減)

製作:

1. 牛油置室溫待溶化
2. 糖薑切小粒待用
3. 糖及篩過的自發粉加入溶化牛油,拌勻


4. 用另一隻杯混和糖漿及蛋,再加入薑汁
5. 把蛋及糖漿與牛油混合物拌勻,搓成麵糰



6. 加入糖薑粒,放入雪櫃十五分鐘,同時預熱焗爐至180度
7. 搓2厘米小丸,置焗盤中,焗15﹣18分鐘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蒸炒糯米飯

自從在澳洲練就生炒糯米飯的功夫,在家煮糯米飯便成了冬天的指定動作。可是張家人丁單薄,超巿兩公斤的糯米可用上八次,一個冬天未必吃得完,放久了也不大好,三兩年前發現上環竟然還有米鋪,糯米可以逐斤買,一斤糯米兩餐便耗完,而且質量還不錯。


只是近年年紀漸長,外子認為炒糯米飯也挺辛苦,建議不如改為蒸飯,試了三兩次也可以了。他認為跟灣仔強記不相伯仲,我倒不敢爬上天秤,人家到底是天天做同一樣菜式,當然出色!

個人認為炒的口感煙韌,但兩者味道相若。糯米最後回鑊,可以讓製成品的整體感覺較一致,有的酒家把料頭和糯米混了便上碟,很有「搭枱」的感覺。



材料:
糯米半斤或 250 克
吊片一至兩塊
瑤柱 40 克
蝦米 25 克
冬菇 25 克
臘腸兩條
清雞湯 250 毫升

調味:
油2 湯匙
老抽一湯匙
鹽適量
紹酒1茶匙

做法:

1 糯米、吊片、瑤柱、冬菇浸發過夜
2 冬菇、瑤柱、蝦米及臘腸隔水蒸12分鐘,稍擱涼
3 糯米洗淨平鋪在深碟,注入清雞湯,加少許鹽調味,放鑊中隔水蒸 15 分鐘,鬆飯

4 冬菇切粒,臘腸切片,吊片洗淨去衣切粒
5 用兩湯匙油起鑊,爆炒冬菇、吊片、瑤柱、臘腸,蝦米,炒一份鐘後贊紹酒,然後加入糯米飯,灑一湯匙老抽即成


大家不妨試試!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洋芋擦擦

馬鈴薯從來都是小孩至愛,尤以快餐店薯條為甚。澳洲人常謔笑道,孩子最早學懂的字母一定是“M” 而不是 ”A“。但炸薯條終究肥膩,多吃無益,薯蓉是一個不錯的替代但稍嫌沒有咬口。去年在延安吃了一個叫洋芋擦擦的農家菜,據說是當地農民家常吃的,簡單而美味,回家試做,甚得家中少爺喜愛。

北方人稱馬鈴薯為洋芋,擦擦是刨絲時擦擦的聲音,加上麵粉,蒸好回鑊再炒,配上喜愛的醬汁和配料,便是營養豐富的一餐。馬鈴薯可以刨,也可以切條,個人比較喜歡切條,因為較容易控制馬鈴薯的水份。



洋芋擦擦蒸熟以後,可以擱涼放進冰箱貯存一個星期,待要用時才取出炒好上碟,是特別適合放工後準備的晚餐!

用料:
馬鈴薯一個約 250克
麵粉 120 克
油 2湯匙
鹽適量

做法:
1. 馬鈴薯去皮,切幼條,用乾布或廚房紙巾吸去多餘水分

2. 分三份混入麵粉,務必使每一條薯條都沾滿麵粉


3. 放鑊中隔水蒸 12 分鐘至馬鈴薯全熟,用叉輕輕撥開馬鈴薯,擱涼


4. 燒熱鑊下兩湯匙油,待油熱下馬鈴薯炒透,下適量鹽即可上碟

注意:洋芋擦擦必須完全擱涼才可以回鑊,否則容易黏鑊

在延安吃的洋芋摖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