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蒸炒糯米飯

自從在澳洲練就生炒糯米飯的功夫,在家煮糯米飯便成了冬天的指定動作。可是張家人丁單薄,超巿兩公斤的糯米可用上八次,一個冬天未必吃得完,放久了也不大好,三兩年前發現上環竟然還有米鋪,糯米可以逐斤買,一斤糯米兩餐便耗完,而且質量還不錯。


只是近年年紀漸長,外子認為炒糯米飯也挺辛苦,建議不如改為蒸飯,試了三兩次也可以了。他認為跟灣仔強記不相伯仲,我倒不敢爬上天秤,人家到底是天天做同一樣菜式,當然出色!

個人認為炒的口感煙韌,但兩者味道相若。糯米最後回鑊,可以讓製成品的整體感覺較一致,有的酒家把料頭和糯米混了便上碟,很有「搭枱」的感覺。



材料:
糯米半斤或 250 克
吊片一至兩塊
瑤柱 40 克
蝦米 25 克
冬菇 25 克
臘腸兩條
清雞湯 250 毫升

調味:
油2 湯匙
老抽一湯匙
鹽適量
紹酒1茶匙

做法:

1 糯米、吊片、瑤柱、冬菇浸發過夜
2 冬菇、瑤柱、蝦米及臘腸隔水蒸12分鐘,稍擱涼
3 糯米洗淨平鋪在深碟,注入清雞湯,加少許鹽調味,放鑊中隔水蒸 15 分鐘,鬆飯

4 冬菇切粒,臘腸切片,吊片洗淨去衣切粒
5 用兩湯匙油起鑊,爆炒冬菇、吊片、瑤柱、臘腸,蝦米,炒一份鐘後贊紹酒,然後加入糯米飯,灑一湯匙老抽即成


大家不妨試試!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洋芋擦擦

馬鈴薯從來都是小孩至愛,尤以快餐店薯條為甚。澳洲人常謔笑道,孩子最早學懂的字母一定是“M” 而不是 ”A“。但炸薯條終究肥膩,多吃無益,薯蓉是一個不錯的替代但稍嫌沒有咬口。去年在延安吃了一個叫洋芋擦擦的農家菜,據說是當地農民家常吃的,簡單而美味,回家試做,甚得家中少爺喜愛。

北方人稱馬鈴薯為洋芋,擦擦是刨絲時擦擦的聲音,加上麵粉,蒸好回鑊再炒,配上喜愛的醬汁和配料,便是營養豐富的一餐。馬鈴薯可以刨,也可以切條,個人比較喜歡切條,因為較容易控制馬鈴薯的水份。



洋芋擦擦蒸熟以後,可以擱涼放進冰箱貯存一個星期,待要用時才取出炒好上碟,是特別適合放工後準備的晚餐!

用料:
馬鈴薯一個約 250克
麵粉 120 克
油 2湯匙
鹽適量

做法:
1. 馬鈴薯去皮,切幼條,用乾布或廚房紙巾吸去多餘水分

2. 分三份混入麵粉,務必使每一條薯條都沾滿麵粉


3. 放鑊中隔水蒸 12 分鐘至馬鈴薯全熟,用叉輕輕撥開馬鈴薯,擱涼


4. 燒熱鑊下兩湯匙油,待油熱下馬鈴薯炒透,下適量鹽即可上碟

注意:洋芋擦擦必須完全擱涼才可以回鑊,否則容易黏鑊

在延安吃的洋芋摖擦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生炒糯米飯


外子一直嗜吃臘味糯米飯,灣仔杜老誌道強記更是至愛,從它的推車檔到地鋪經營,一直不離不棄。舉家移民澳洲時,現成糯米飯不好找,找到的也不見得可口。有一次大家逛華人超級巿場,找到生的糯米,二人面面相覻,心裏都懷念那種味道。自已仗著手上有食譜,也就大膽買包糯米試做。

生炒糯米飯講求火路,要不慍不火,鑊的溫度分佈要平均,避免有的熟、有的生,還要邊灑水邊焗,要計時。第一次做的糯米飯是一盤災難:飯都生骨了,外軟內硬,蒸料頭的火候不夠,臘腸硬如磐石。我哭喪著臉要倒了那鍋災難,倒是外子二話不說,在廚房的餐桌坐下來慢慢咀嚼,吃光那盤「生骨糯米飯」。

這樣的鼓勵比甚麼說話都強,我繼續試做,到第三次終於成功。食譜經歴年改寫,肥膩的用料換上了海味,使這個糯米飯較健康。最近還試了蒸的版本,將在另一篇文章分享。






用料:

糯米半斤(約 250 克)
冬菇(小型)25 克
臘腸 2 條 
蝦米 25 克
瑤柱 40 克
吊片 50 克
乾䓤一粒,刴碎
䓤,切粒

炒飯調味料:

清雞湯 1-1/4 杯(一杯 = 250 ml)
老抽一茶匙
油 2 湯匙
紹酒 1 湯匙

步驟:

1.  糯米、冬菇、蝦米、瑤柱、吊片浸發過夜
2. 冬菇去蒂,用生粉洗淨,瑤柱去枕,蝦米洗兩趙去沙,連臘腸同蒸12分鐘



3. 吊片洗淨去皮切粒,冬菇、臘腸擱涼切粒,加入蝦米及瑤柱。
4. 燒紅鑊下一湯匙油,放入(3)的材料快手爆炒,加入紹酒,留起待用。
5. 糯米過篩去水,將一湯匙老抽加入清雞湯備用
6. 燒紅鑊下一湯匙油,爆香䓤頭,下糯米,快手炒至水近收乾
7. 調較至中小火,以兩環爐火俱著而火焰僅貼到鑊底為佳
8. 下 5 湯匙湯料,將糯米鋪平,把黏在鑊鏟的米也鋪下,蓋上鑊蓋,焗三分鐘




9. 開蓋鏟動糯米飯,使之分離,重覆 8 的步驟至湯料用完
10. 加入已炒好的料頭,灑上䓤粒便可上桌



貼士:第一、二次焗至為關鍵,可考慮酙量加多一匙湯料